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书中内容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首次提出了“外部蔓延阻隔区”的概念,为遏制高层建筑火灾外部蔓延构筑了一道新防线,丰富了高层建筑火灾外部蔓延的防控策略,全书力求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从事高层建筑火灾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火灾动态模拟仿真软件PyroSim 对多种形态高层建筑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高层建筑外墙火灾蔓延机理及特点,提出了高层建筑外墙火灾蔓延新型防控策略。
书中对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凹形平面高层建筑、高层连体建筑、带连廊高层建筑、综合体建筑等的外墙火焰蔓延机理及防控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力求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外部蔓延阻隔区”的概念,丰富了高层建筑火灾外部蔓延的防控策略,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高层建筑火灾研究、消防设计、消防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高层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纵向高度高、可燃物多等特点,若发生火灾,窗口溢出火焰将与外墙可燃物燃烧火焰融合形成立体燃烧火灾。外部蔓延引起的立体燃烧火灾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蔓延速度异常之快,通常10~20分钟就会蔓延到高层建筑顶楼;二是燃烧规模异常之大,通常整个高层建筑内外同时燃烧。这两个特点导致消防队没有充分时间、没有楼内空间、没有有效设备来实施灭火救援,往往只能望火兴叹,救援工作十分困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目前,防止火灾外部蔓延的技术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窗口-窗口之间防控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如设置防火挑檐、加高窗槛墙、安装室内水喷淋设施等;第二类是保温材料中防控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如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防火分仓、添加阻燃材料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着眼局部,层层设防;力量分散,效果有限”,这些都还不足以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外部蔓延。为此,本书作者循着“着眼整体,分而治之;允许燃烧,限制范围;集中力量,确保有效”的思路,另辟蹊径,提出了设置“外部蔓延阻隔区”的新型防控策略。 “外部蔓延阻隔区”能否阻止火灾外部蔓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普通区内的火焰,能否直接越过“外部蔓延阻隔区”而蔓延;另一方面是普通区内的火焰,能否逐个烧穿“外部蔓延阻隔区”内的玻璃门窗而蔓延。
基于上述认识,本书探究了多窗口燃烧火焰之间以及窗口火焰与保温材料火焰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机制,揭示火焰融合后的燃烧特性,特别是火焰融合高度和火焰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判断普通区火灾能否直接越过“外部蔓延阻隔区”以及普通区火灾能否突破“外部蔓延阻隔区”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是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外部蔓延阻隔区的高层建筑重大火灾蔓延机理及防控理论研究”和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超高层建筑外墙火蔓延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鉴于我国高层建筑数量巨大,且处于飞速发展中,因此, “外部蔓延阻隔区”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以后,将会大幅度降低高层建筑立体燃烧火灾的发生概率,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研究生李世鹏、张敬义、杨舜博、曲志鹏、邢佳、周盈彤、田佳鑫、王馨瑶、张强等参与了其中的研究工作。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张娜、郑旭、毕一然、王楷、于兴宇、刘名公、贺悠源等研究生的大力协助,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这项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也使得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